鰻二葉くにひら亭
這個是來北海道總是給人遺忘的食物-鰻魚飯。刺身吃得多,想改改口味,並不是只有東京、大阪、名古屋有專賣鰻魚的老店,北海道一樣有。
店名叫鰻二葉,戰前已經存在,數數看距今已多少年?夠老了吧。一天只開業幾個小時,而且位置偏僻,不乘的士,乘市電或地鐵下車後最少要走個二十分鐘。
菜單花款不會太多,最便宜的是鰻魚丼,接著的是用盒裝的,分三等:松、竹、梅。松最貴、竹次之,最後梅。還有少量的串燒可選。
我要了松套餐,難得嘛,直接要最貴的好了,最遺憾是燒鰻魚內臟已賣光。想吃好的鰻魚,最少要等個二十分鐘,下單才劏,蒸完再燒,和微波爐翻熱的是兩回事。
打開盒子,香氣迫人,一條肥大的鰻魚切成兩件鋪在飯上,誘惑至死,曬上一點點花椒粉,是正宗吃法。放進口中,又香又甜,才疏學淺,不知道該用甚麼形容詞才能表達。北海道,不一定只吃海鮮的。
![]() |
鰻魚專門店 |
万豚記
在日本,中華料理開得到處都是,但其實這些已經不是中國菜,早已給日本人改得不倫不類,把中華料理當成是日本菜,也沒人罵你。
到了日本數次,聽也聽了無數次,卻從沒找個機會去見識,正好海鮮吃得生膩,就去一次吧。
印象中,不外乎是一個炒飯或麵,加上勾芡,麻婆荳腐勾芡、咕嚕肉勾芡、炒菜也勾芡,非得弄成像一灘漿糊不可。燒賣弄得大大個,在頭上放一粒青荳,之前在自助早餐吃過,像吃固體漿糊。
勾芡的菜式不想去碰,要了炒飯、麻婆豆腐、兩碟炒菜。炒飯用了極肥的日式叉燒;再加上大量味精去炒,炒得完全不乾身。麻婆豆腐只辣不麻,但可刺激食欲,配上炒飯,再難下嚥也整碟掃光。炒菜還好勾的芡很少,用上豬油去炒,不至於吃不下。
也許是吃慣真正的中國菜,才覺得亂來。但實在太久沒碰過這種小炒,味道值四十分的話,再加上愁鄉的三十分,整餐值上七十分,合格有餘了。
![]() |
日本的中華料理 |
![]() |
炒青菜 |
ヒリヒリ
一向對日本的咖哩沒甚麼好感,嫌太過溫和,有的更加入糖,甜的,厭惡之極,看到寫著甘口兩字的咖哩,死都不碰。
不過北海道有一種咖哩非常出名,叫做湯咖哩。將咖哩加入大量的水,牛骨、雞骨和蔬菜等熬成上湯一般,和飯一起拌著來吃,目前只在札幌或周邊地區流行。
還是找了時間試了一碗,有點像南洋的咖哩,但更稀,裡面有一隻炸雞脾,已經燘得軟腍,還有一堆蔬菜。味道和日本咖哩完全不同,好吃得多,因下了椰奶,帶點椰香味,蕃茄醬應該也少不了。
辣味共分五級,第三級寫著特別適合喜歡吃辣的人,結果一丁點辣味都感覺不到,第五級則寫著不是普通人到達不到的境界,下一次,直接不做人了。
![]() |
整間店只專做湯咖哩一味 |
![]() |
雖叫LASSI 但和印度的完全不同 只有乳酪味 |
アサヒビール園 羊々亭
在北海道最後一晚,終於都試了所謂的成吉思汗,一聽之下摸不著頭腦,原來就是蒙古烤肉,最能代表蒙古的人物,就是可汗成吉思汗。
其實就是一塊大鐵板,下面放著炭,先鋪上蔬菜,再放肉炒,主要用羊肉,餐廳的話,弄成跟韓燒差不多。
雖然寫著蒙古,但蒙古是沒有這種烤肉的,成吉思汗亦沒到過北海道,這種烤肉由台灣自創,再傳入北海道發揚光大。
大多是上班族下班後約好朋友,叫個放題套餐,抽根煙,任食肉任喝啤酒。對喜歡吃羊肉的,是天堂,當然也有其他肉類、海鮮,蔬菜可選。
不過說穿了也只是普通的烤肉,也沒甚麼特別的道理可說,調味也近似韓式醬料的味道,對於我們這些吃慣韓式烤肉的港澳人來說,自然更覺平凡了,吃成吉思汗,還是氣氛比食物重要。
![]() |
成吉思汗 專烤羊肉的 |
![]() |
店面非常大 |
![]() |
![]() |
可以選一種任食套餐 |
![]() |
這個其實是圍裙 |
![]() |
兩種醬汁 但味道差不多 |
![]() |
炭爐才有炭香味 |
![]() |
待它夠熱 |
![]() |
這塊是牛脂 用來代替生油 更香 |
![]() |
道產牛肉 道產即北海道產 |
![]() |
有羊肉 羊肩肉 條紋腸 櫻姬雞 五花肉 博諾尼亞腸 |
![]() |
蔬菜 烏冬 |
![]() |
各類海鮮 |
![]() |
先鋪上蔬菜 |
![]() |
再放肉 |
![]() |
這個是雞肉 |
![]() |
蟹也很鮮甜 |
![]() |
肥膏佔到七成的條紋腸 |
![]() |
這才叫做吃肉 |
09/2016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